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媒体报道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深圳打工的领路人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10-01-15 04:14:00 浏览量:

企业家就像牧羊人,赶着成千上万的羊群。为把他们赶到目的地,有时要用牧草引诱,有时要用鞭子吓一吓,有时要用老羊管小羊。假如你不懂得这些方法,羊群半路就散掉了。管理青年打工者尤其是这样,如果你不用点方法,他们在外务工就很难赚到钱。

 ——张全收 

位河南打工仔的壮举 

一人有为 引领6000人“北雁南飞”挣钱去 农业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还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但今春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持续了一年多的“民工荒”却开始向内地蔓延。

一直源源不断输出农村劳动力的重庆市、河南省,先后在一些行业中出现“招工难”现象。 国内一些官方研究机构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新的解读:“民工荒”的蔓延是一个转折性标志,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拐点出现,开始进入“有限剩余”新阶段,意味着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会经常出现。 然而,在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里,却是人头攒动、人气旺盛,挤满了刚刚从河南平舆县等地赶来打工的农民工。 

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农民张全收则是河南籍打工者在深圳市的领路人,由他兴办的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创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各项权益保全新模式,已吸纳6000多名河南农民工顺畅地进入深圳28家企业就业,且六年来从未发生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欠薪逃匿等问题。为解决今春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持续了一年多的“民工荒”和一些行业中出现“招工难”现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长期以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在今后5-10年内进入一个快速释放期,每年进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超过1000万人,加速城市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张全收创出的农民工权益保全新模式证明,当务之急就是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如果外出打工能挣到钱,农民为何不出来打工呢? 

今年39岁的张全收是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10年前,他闯进充满改革生机的深圳特区当打工仔,在深圳打工大有作为后加入了党组织,并利用积蓄的资金在农民工集中的输入地深圳注册了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现拥有6000多名河南农民工资源。其经营内容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租赁,服务范围遍及外资、港资、台资及内陆民营企业,跨越深圳、东莞、厦门等多个地域,涉及纸品、饰品、食品、玩具、电子产品及塑胶制品等28家企业。 

人丁兴旺春来早。今年12月3日,他又与深圳10多家用人单位签署了2006年农民工用工合同。张全收带领的农民工群体,多次获得深圳市文明企业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人们誉为河南农民工进入深圳挣钱的架桥人。 

“爆米花人生” 在南国“嘣”出劳务大事业 今年39岁的张全收来自于河南上蔡县朱里乡拐子杨村,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

16岁时挑着炉子游走于河南上蔡、商水、周口等地爆米花的他,如今,却又“嘣”地一声,在南国深圳爆出了一番大事业! 说起昔日经历,这个“过来人”表现得一脸轻松。然而,言谈之间却饱含着轻松背后的沉重与艰辛。 在拐子杨村上完了小学5年级,家境贫寒的张全收便辍学了。15岁,他蹬一辆破自行车,走街串巷的卖雪糕。16岁,他以爆玉米花维持生计。

1982年,他跟村里人到渑池县仰韶乡一个砖瓦窑厂烧砖,不幸的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虽然赚了25元钱,但治病却花了家中200多元,他为此而深深自责。1983年春节过后,他在山西灵石县石油公司的一个建筑工地当上了炊事员,学会了蒸馍的手艺。

1984年夏天,他到郑州铁路南站当临时工,白天烈日当空,夜晚蚊虫叮咬,他从不叫一声苦。之后他又到新乡一家钢铁厂打工,晚上还出去兼职当油漆工。他省吃俭用,打算将钱寄回家宽慰父母,却四处不见了工头的踪影。

受骗后的张全收憎恨那些不讲诚信的人,同时也暗暗立志:这一辈子,都不搞坑蒙拐骗的勾当。

后来,张全收被新乡一家馒头店老板雇佣,他上午埋头蒸,下午推车卖,一分一厘的积攒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笔积蓄。 1987年,他在新乡开起了烩面馆,生意兴隆。员工发展到20多人,然而一场无情的大火结束了一切,不久,张全收只得孑然一身回到家乡。

一路的凄风苦雨,煎熬人,磨砺人,也成就人。“从小卖馍,什么都经历过,这养成了我永不言败的性格”,他笑笑说。

1990年,他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他一边为深圳的繁荣而惊叹,一边留意商机,回去以后,张全收搞起了长途客运。他为人厚道,生意红红火火,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连续三次事故,使他被迫告别了这个行业。 

1993年,怀揣着梦想,他再次来到深圳,开起了一家小饭店。这时,从家里传来不幸的消息,妻子得了脑溢血,他不得不又一次告别深圳。这之后,他扛过钢筋,睡过凉席和块砖,三赴深圳。说到这儿,他脸上终于显出了苦涩。他说,“我喜欢读《西游记》。唐僧取经,不历经那九九八十一难,哪能得到真经呢?”

在深圳平湖,他再度开起了餐馆。餐馆里常来吃饭的河南老乡总是提到来往深圳时乘车的艰难,张全收实地调查后,发现外来汽车随意停放,到处设站,漫天要价,造成当地交通秩序极度混乱。看到这一切,张全收与平湖汽车站站长进行沟通,主动请缨,凭借自己的经验与能力,张全收把平湖的客运秩序整顿得有条不紊。自此,他成了农民工在平湖车站的“客运总代理”。至今,在平湖站还有他注入的股份。 

1999年,有了一些资本的张全收开始向实业进军,他成立了深圳全顺玩具加工厂。他的诚恳和智慧终于使他开拓了新的事业。 权益保全模块 扩展农民工的市场占有份额 在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从没有出现过“民工荒”。

据介绍,公司的农民工呈现出“候鸟式”的就业形态,即农民外出务工以年为单位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流动,或利用农闲季节短期地、季节性地外出打工。在企业缺工的大背景下,跨省劳务合作带来了“巨大商机”。许多省份的一些机构和人员便盯上了这一“发财机遇”。

起初,张全收等少数几家公司在深圳农民工市场中立住了脚,并得以蓬勃发展。 

有关专家说,在现实的经济和社会中,农民工进城一是就业环境差,农民工自身素质低,缺乏信息和帮助,求职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对农民工不平等对待,轻视、漠视农民工利益的现象仍较严重。二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无法与雇主抗衡。 针对这些问题,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创出的农民工权益保全新模式,率先对就业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给予了必要的社会保障,这就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的流向这里。

公司还建立了农民工“准”军事化管理机制,摒弃农民工懒散生活习惯,确保农民工首先能够在城市中立足。早晨,张全收和农民工一起出操。脚步铿锵有力,队伍齐整,着装整齐。工人大食堂,干净明亮,连排座椅。

工人宿舍是一间大屋子,六张上下床,物品摆放整齐,被子叠得方整。每间宿舍都有寝室长,每周都评比,获优秀奖的还有奖金。 张全收说:“我这支六七千人的队伍来自四面八方,受教育的程度有限,十分难管。我要组织他们、培训他们、关心他们、锻炼他们,培养团队精神”。

公司从不零星的输送农民工,最少是以50名农民工以上为建制送入用人单位,每50人配一个领班负责,自成体系组织完成生产任务,并以公司名义同每家企业签订了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标准、人身安全等十几项内容的协议,用工单位同公司进行经济结算,确保每一个农民工的收入。从而避免了个别工厂、企业故意刁难,甚至虐待农民工的事件发生,并保证农民工在用人单位里没有犯罪和治安失控现象发生。

深圳德新纸品厂总经理苏伟锐说:“过去我们给一个农民工中介公司签订了用工协议,按每人600元的标准付给了他们培训转移费用。农民工进厂后才知道他们根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完全是临时从街头“抓来的”,无法承担公司的生产任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批工人跑得一个不剩。由于没有工人及时补充,公司的生产任务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了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这种整块劳务租赁的办法,给企业减少了许多麻烦和负担,对企业和他们都是‘双赢’的良性循环之策。”

精耕细作倾情锻造 1+1>2的全顺团队合力 “我是你们的老板,也就像是你们的父母。我要嘱咐新来的孩子们几句,打工并不轻松,对散漫惯了的人来说,八小时工作制感觉比坐牢都难!你们要做好准备,第一,要讲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有集体的温暖;第二,过马路、上楼梯、进车间,要处处注意安全,你们的健康和安全,就是我的财产。

打工,也就头十天难过,熬过去了你们就会成为合格的工人!另外,你们要记住,不抽烟、不喝酒。” 工人们都说,老板讲得既亲切又实在。 

谈及当老板的感受,张全收劲头十足:“我感觉,自己就像特种部队的司令官,我爱我这支六七千人的队伍,他们能打硬仗,无论派到东莞、厦门还是留在深圳,无论是从事哪个工种,担负什么样的任务,他们都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留着长发的玩具厂经理是他的堂弟小张,张全收对他说:“你虽然工作不错,可为什么不守公司的规矩,留长发?事不过三,今天我是第三次批评你了,你从现在起,停职反省。” 他说到做到,上午,我们在公司看到了正在那里反省的小张,小伙子的长发已改成了平头。不一会儿,张全收便接到玩具厂港方老总的电话为这位经理求情,他说小伙子工作很出色,岗位离不了他。

张全收说:“我们家乡的谚语说,‘好孩不用打,好面不能撒’。我今天之所以给他一个难堪,也是为今后好带队伍,这对你的事业是有好处的!”张全收对我们说:“带工人也和带部队一样,要赏罚严明,恩威并重。” 

更令农民工满意的是,在这儿生活并不枯燥,工厂有体育活动场所,有文化室、娱乐室。可以读书看报、唱卡拉OK。一个叫李东明的小伙子递给我们他新作的一首诗《为梦撑起帆》:“既然目标是地平线,就不会让野草荒芜我翠绿的心田;用行动,谱写青春的乐曲,让每一个音符都扣人心弦;心中有梦,美丽,便不会遥远!” 河南来的这群打工仔、打工妹,在深圳是快乐的。 盼望每个打工仔 都抓住翻身的机遇 张全收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家乡的水养育了我,给了我强健的体魄、睿智的大脑。我现在富了,理应回报河南的父老乡亲。

我有一个心愿,当好打工仔的父母官,盼望每个打工仔都能抓住翻身的机遇当上老板。” 张全收在深圳创业十多年,如今开办的工厂已有16家,拥有熟练工人近6000人,是当地一位响当当的企业家。但如今他在深圳仍然租住着民房,一日三餐和员工们一起吃,从不抽烟喝酒,从不乱花一分钱。 全顺公司俱乐部的正墙上悬挂着两幅大红对联:“让全顺成为河南农民工的家园,把爱心从深圳洒遍河南。”这是张全收自撰的,他说,不过是表明我的心迹,我决心当好一个为河南农民工进入深圳挣钱的架桥人。 驻马店是河南省的劳务输出大市,长年有140万人外出务工,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5%。

有关领导高度赞扬外出务工者,称他们是:“农业改革开放的带头人,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驻马店市农村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张全收的公司里,仅来自家乡驻马店市各县的贫困农民工子女就有3100多人。

这些河南来的农民工,每年从深圳拿回家乡的钱就有近亿元。 为让河南农民工安心务工挣大钱,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张全收当起了为河南农民工服务的总经理。他规定:凡是年满18岁的河南人,只要有劳动能力,来深圳打工,他全部安排工作,包吃包住,吃饱吃好。 唐河县一名女青年自己在深圳市某企业找了份工作,在被工头骗后精神失常。张全收见状急忙打电话叫来两个女工把她保护起来,为她洗澡换衣连续照顾了三天,她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张全收又设法打电话通知了她的父母,女青年的父母连夜从河南赶来,看到女儿的病情得到控制,“扑通”一声跪在了张全收面前。张全收给了200元钱,并出资安排她们三人坐上了回河南的汽车。 

平舆县一名18岁的女孩子初中毕业,从春节放假回来的小姐妹那里知道了全顺公司和老板张全收。正月十六,她来到深圳,在全顺公司下属的一家工厂务工。后来,她在工后晾晒衣服时,不小心摔伤了脊椎。张全收闻讯亲自来探望送她去看病,还给她出了几万元的药费。得知她想回乡养伤,5月13日,张全收专门联系一辆汽车送她回乡并嘱咐说:“孩子,你躺在车上不用动,我和你爹妈电话联系了,让他们在驻马店等你。我又联系了在驻马店的朋友也等在那里,你一到,就直接送你到驻军159医院治病。” 车子发动了,作为老板的他,往女孩子手上塞了3000元钱。女孩子担心还不上。可张全收说:“不用还的是送你的,有困难再来电话。”车开了,老板还站在雨中向她挥手。 

“关爱员工,情如亲人”——这是商丘县打工者家长送的锦旗;“全心全意为河南劳工谋福利”——这是平舆县劳工代表送的锦旗。全顺公司墙上挂的那些锦旗表达了打工仔们对张全收的真切之情。

地址:深圳市平湖大草浦1路27号 联系电话:(0755)84681946 传真:(0755)84684936


公司地址:深圳市平湖街道大草埔一路27号 电话:0755-84681946 0755-84681949 Copyright © 2007 www.szquanshu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54179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