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媒体报道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张全收:名利双收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10-01-22 03:38:00 浏览量:

张全收:名利双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 04:59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记者殷泽

 

4月27日晚10时30分,按照约定的时间,《经济视点报》记者来到了张全收下榻的宾馆。但是他并没有如期出现。打他的手机,要么是无人接听,要么是忙音,始终无法联络。半个小时后,张全收打来电话解释:“兄弟,不好意思啊,喝多了。”

张全收是不抽烟、不喝酒的,但回到郑州后,遇到一群老友,就碰上一堆应酬,哪一个都无法推辞。

无独有偶。5月1日,记者早上8时45分再次打通张全收的电话,他又喝醉了。见到他时,他正在卧室里休息,外间的客厅里,早已有好几拨人在等待汇报工作、洽谈合作。张全收醒来后,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到了卧室谈。

“失礼了,昨天喝到很晚,今天凌晨5点又出去见领导汇报工作,有点累。”说这话时,张全收两眼通红,满脸憔悴。

张全收这次回来是参加“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到今天,没人知道他到底赚了多少钱,但获得的荣誉无数。

而张全收最看重的还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他把这6个字写在了名片最醒目的位置。因为,这是他多年前的愿望,而这个身份使他与众多的官员、知名企业家在一起时更加自在,还能够借此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将人力资源做到极致

“我也做了十几年的人力资源,为什么你能做到今天这样?”5月1日,前去拜访张全收的开封一家劳务公司的经理不胜感慨。

听到这些,张全收只是笑笑。对于一个只有小学5年级文化的人来说,能够获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张全收付出了多大代价只有他自己知道。13岁开始工作,卖爆米花、卖冰棍、开餐馆、跑运输,吃尽苦头,屡败屡战。

当了一年油漆工,领工钱时工头却不见了身影;开了一家烩面馆,因一场大火而一无所有;搞过长途运输,一个月遭遇了3次交通事故。

最困难的时候,睡在铁皮屋里的地板上,用借来的25元钱买了一袋面粉,做面疙瘩吃,支撑了好几个月。“没有一点油腥,那种苦你想象不出来。”

那个年代,在外面打工都很难。“当初河南人在南方,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晚上睡在城市里怕被收容,只好跑到山上去住,非常可怜。”

1993年,张全收南下深圳,在龙岗平湖一带开餐馆,搞运输,积攒了一笔资金。1999年开办了全顺玩具加工厂,生意艰难维持。

到2004年前后,珠三角许多工厂都挂出了:“不招河南人”的牌子。张全收知道后,在自己的玩具厂里收留了几十名找不到工作的河南民工。当时条件艰苦,不管是张全收还是他的员工,都在小工厂里一同吃住,没有床,大家睡在工厂的地板上。最困难时,伙房里的师傅去菜场拣别人不要的菜叶给大家做饭。

为了让乡亲有活干、有饭吃,张全收四处拉生意。玩具厂最多时招了七八十名工人。而尴尬的是,忙的时候,工人连觉都不能睡,闲下来却没事可干。

其他工厂也有同样的问题,忙时赶工急需工人,无法一下子招齐;闲时又负担不起工人庞大的吃住开销。

他尝试把将自己的员工“转租”到其他工厂。这时他意识到,一个巨大的商机出现了。

2004年年初,珠三角地区出现“民工荒”,张全收的“劳务租赁”正好有了发展机会。张全收成立了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

刚开始,全顺公司并不为所有的人认可,还遭遇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一些人天天来查我,查得我没法开门。我没有营业执照,他说我无证经营;我办了营业执照,他说我超范围经营、不合法经营;我让他给我批证,他却不给我批。”

但是现在,张全收说“最难过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全顺模式”逐渐被社会认可。

逐渐地,通过全顺“中转”的工人从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很快达到1万多名,公司资产以千万元计。

农民工司令

“提起张全收,不一定有几个人知道,但说起农民工司令,肯定大家都知道。”对此,张全收非常自豪。

说他是农民工司令,毫不夸张。正常情况下,他手下都管理着上万人。

张全收的企业像个“屯兵场”,他坐镇调兵遣将,哪个厂要人,他就调人过去,这个厂干完了,就调到另外一个厂。要是碰到没活干,工人就免费吃住在他租的两个大培训基地。

张全收只从用人企业收取每个工人每月100~200元的管理费,从中获益。如此一来,活多的时候,工人容易招到,没活干了,企业也无须为留着工人而发愁,全顺公司负责将工人调配到其他需要的企业。即使没有企业招人,张全收也保证工人的吃住,并且还发待工工资。

几乎每天早上,张全收都拿着那个跟了他数十春秋的小铁皮喇叭“训话”:“立正……稍息……蹲下……”俨然一个带兵打仗的司令员。

有人说,农民工是最难管的。张全收也有这样的切身感受:“管好了听你的,管不好了就罢工了、惹事了,很麻烦。”但是,张全收干了这么多年,却没有农民工去投诉他。而且,很多企业都反映,张全收的“兵”好用,勤快、不闹事,矛盾少。

在全顺公司,员工就像张全收自己的“娃”,他经常教育他们,要多想想自己的父母,要互相尊重,要放下狭隘的农民意识。“员工就像孩子,如果你讲得好听,越听越想听,如果你讲得不好听,怎么也听不进去。”

每次讲话,张全收夹杂着粗言粗语的河南话,总能赢得台下员工会心的笑。说到管理员工的秘诀,张全收说:“当老板一定要有威力。”他的意思是,要能服众。

但是,带好兵并不是靠空口白话的,得有真金白银。农民工没有保障是出了名的难题,但是在全顺公司,张全收“包吃住、包年薪,没有活干也发工资,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厂里也报销”。

张全收自豪地说,在全国也就是他敢承诺。

做大、做强了的张全收很牛气。他经常跟员工说:“今后再有谁欺负你们,就向我汇报;只要有我在,我顶着。我们这么大队伍怕什么?”

他的底气更多体现在对用工厂家的谈判上。以前联系厂家,不受待见;但是现在,全顺公司的服务范围已遍及外资、港资、台资及内地民营企业,跨越深圳、东莞、福州、厦门等地,涉及食品、玩具、电子等28个行业,合作企业近百家。不是公司的董事长,张全收不会跟他谈合作。在深圳平湖当地,要是张全收把员工撤了,很多公司生产都会受影响。

名利双收

2007年10月21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来到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驻马店代表团,握着张全收的手说:“你发扬诚实守信、自主创新的精神,安排我省1万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为家乡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你是我省1700万外出务工人员的代表,家乡人民感谢你!”

除家乡“父母官”的当面肯定外,张全收获的荣誉也无数。在他小小的明信片上,罗列了他这么多年来获得的十几项荣誉称号: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个人、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等。

在2008年,张全收更是被河南省推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个人,张全收说“他的财富足够下半生用了”。而他现在要做的是农民工的代言人,为农民工服务。3月初,他带着六条关于农民工和农村问题的提案到北京参加“两会”。

4月26日,张全收再次回到河南,参加“2009年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回来后,每天应酬多得让他苦于应付。他无奈地笑笑:“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尽是朋友,都是用酒表达感情的。”

他常常感叹,很累。前一天,张全收跟朋友喝酒喝到晚上11点,第二天早上5点又不得不起来见一位领导。当然,按照事先约定,9点还要接受本报的采访。

每天,他的事情都很多。电话不停地打进来,有员工汇报工作,有谈合作,更有不少人是求助于人大代表的,甚至还有不少打电话骚扰他的。“没办法,我的电话现在太公开了。”在全顺公司,1万多名员工都知道张全收的电话。

五一这天,远在深圳的儿子飞到郑州玩,张全收本来答应陪他出去,毕竟好长时间没见儿子了。但是吃过中午饭,张全收说还是得回去休息休息。

“累得头发都掉了不少。”他摸着自己稀疏的头发开玩笑说。

张全收:

我能掌控万人大军

名声所累

经济视点报:你和你的公司已经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广泛认可,但是网上还是有很多文字描述深圳全顺公司的所谓黑幕,对此你怎么看?

张全收:陈洁(已被判刑)那件事我压力很大,差点精神也出了问题。但是专家在那住20多天,媒体一个厂接一个厂地跑,如果全顺公司很差,他们能给出那么高的评价吗?

全中国,只有我才能做到包吃住、包年薪,没有活干也发工资,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厂里报销。中国有没有这样的公司啊?去年有一个打工的从楼上跳下来了,公司一下子花了40万元,今年我已贴了600多万元(在公司),你要亏损600万恐怕早就不干了。

我不想再说这些,这些事本来已平息了,再说就越描越黑。

有的说,人被抓走了,你有没有必要在网上澄清一下?但我们不能此地无银三百两。主要是我们要看开一点,做事正,办事正,才能得到人家的认可。办事讲诚信,做人坦荡荡,平时实干,这才是实事。至于人家我们是没有办法。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了。你看看我这(手机里)存的坏人的号码有多少。有人打电话威胁我,说“你还想活不想活什么的”。我都分别标注了“坏男人”、“坏女人”、坏人1、2、3、4,等等,主要还是因为我的电话太公开了。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事会得到好的报应;你做坏事,今天不报,总有一天会报。这都是我的亲身经历的总结。

经济视点报:据了解,全顺工资并不高?

张全收:有的公司说得很好,一两千块,但是没活干了,工资也不发了,再扣除生活费什么的,就所剩无几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经济视点报:金融危机对全顺公司影响大不大?

张全收:往年,基本上各个企业第二年什么时候,要多少人,都会有一个大概的数字,但到2008年年底都没有数了。因此,去年我招了1万多名工人,今年的规模就控制在5000人左右。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我们已赔进去600多万了。

我们以前做的是玩具行业,现在玩具行业基本上没订单。以前像大连、福州、厦门这么远的都不派人,现在都去。

经济视点报:全顺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张全收:金融危机去年8月份爆发以后,我就赶快采取措施。往年工人都到大年初一、初二回家,当时我就让他们提前回家过年,给他们一人发一个卡片做好联络工作。我跟他们说,年龄大一点的往后等等,男孩子先别来这么多。

经济视点报:找不到工作,还要养这么多人,你对当初的“包吃住,包年薪”的经营模式有没有反思,觉不觉得是负担?

张全收:“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做事不能光想着赚钱,不往(生意)里面贴。如果我过年的时候说没钱了,人家都跑完了,需要工人的时候到哪儿去找啊。这跟打仗一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不是负担,压力是有,我去年贴了800多万元,比今年贴得还多,因为去年招得多。干啥事都要有一个战略,跟打仗一样,战略不好是你的一大错误。贴了800多万元,但是只要一上班,管理费又挣回来了。

要讲社会责任

经济视点报:你现在投入这么多进去,是基于什么考虑?

张全收:我们不是想挣钱,我们讲社会责任。如果想挣钱,干点什么不行啊。像我们这些人已不仅仅是为了钱了,家里房子有了,车子也有了,给社会做好事就行了,都这样的。

既给农民工带来好处,又给企业带来方便,也为社会承担了责任。

从过年到今年5月份是淡季,一是因为物料不全,二是因为很多订单还没有到位。一年的5月到10月是企业的旺季。如果这几个月效益还不行,金融危机就厉害了。

我敢投,咋不敢?我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当然今年有些冒险,投进去不一定能收回来,要做好这个准备了。现在又供不应求了,你给多少人要多少人。

所以如果你掌握不住市场,就像你驾一个船却不知道风向。要找准一个方向,做大做强做活。

老板要有威力

经济视点报:1万多名农民工,管理起来难不难?

张全收:农民工是最难管的,管好了听你的,管不好就罢工了、惹事了,我们还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干了这么多年,没有一个人去投诉我。

我说管一两万人谁都不相信,,要教育、培训他们。今天没拿那个小喇叭,多少个日日夜夜拿着那个小喇叭,才有今天的成就。

经济视点报:你是怎么管理的?

张全收:教育,和大人教育小孩一样。如果你讲得好听,越听就越想听,如果你讲得不好听,怎么也听不进去。我经常跟他们说,你父母还年轻,家里有点钱,但将来你自己还要不要独立?当你自己想立业的时候,如果没有理想、追求,将来在社会上会被淘汰。

我告诉他们,要懂得去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尊重。要对别人好才会对自己好。多学多问多看。不要小心眼,要把自己的农民意识丢弃。有时间放到工作上,不要斤斤计较,不要互相争吵。

我教育他们,员工要听管理人员的话,管理人员要爱护员工。员工不服从管理就等于不听董事长的话,管理人员不爱护工人就等于老板不爱护工人。

管理人员不能搞向工人借钱买水、买烟这一套。管理人员我们提拔,但员工可以表决,看员工是否满意。

我也是爆过米花、卖过冰棍、搞过建筑、开过饭店……摔倒站起来,经历过很多的坎坷和磨难才积累到今天,能够掌控这个万人大军。

经济视点报:你觉得当好老板要具备哪些素质?

张全收:当好老板有几方面,第一,要有自己的威力,说好听一点你得有自己的魅力。第二,你讲出来的话得叫人家信任。谁都想发财,谁都想挣钱,但是用哪种方式挣钱,哪种挣得比较愉快,你得考虑。

为什么我能干成,别人干不成?这就叫同行不同利,成功牵涉很多方面,首先你个人有没有想象力、胆识,勤劳不勤劳,其次脑子的灵敏度高不高,应变能力强不强,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还要注意,亲戚、朋友、同学不能合伙做生意,吃饭、借钱互相帮助都可以,但不能搭伙做生意,否则连朋友也做不成。

勤快+不怕事

经济视点报:你过得最难的一段时期是什么时候?

张全收:最难的时候,都过去了,我都不想提那一章了。当上人大代表了,这些就都过去了。

经济视点报:你怎么评价你自己?

张全收:小时候我不愿意我爸爸管我,小学二三年级时就想当饭店的老板,13岁就出去打工,当时没钱上学。这一辈子忙忙碌碌,难听点是忙碌,好听点是勤快。

遇到事,我是一个不怕事的人,觉得没什么解决不了的,没有走不过去的路,说不过去的话。

人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敢想敢干,啥事连想都不敢想,就不会去干,不去干哪会有成功和失败呢?

有些人遇到事就害怕了,这个人一辈子都没有坚强的毅力,你怕了不就倒下了吗?成功的人都不怕事,遇到事都得面对。


公司地址:深圳市平湖街道大草埔一路27号 电话:0755-84681946 0755-84681949 Copyright © 2007 www.szquanshu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5417943号-1